GRE填空中的“视角”也有大作用!

作者: 万炜 发布时间:2022-12-09

GRE阅读和填空背后的做题原则在很多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我们在填空中会根据逻辑关系词来判断内容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而熟悉我们青山学堂GRE双线阅读法的同学会知道,这其实就是我们在阅读时建立信息关系的方式。

 

那么今天,我想谈论的是另一个双线阅读法的重点内容——视角,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在阅读中是如何考虑视角的,在填空中其实也是一样的。

 

关于视角,在这里,我简单概括一下:

任何语句除了它的具体内容外,我们其实优先关注的是这个句子表达的视角,即它包含的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如果是观点,是谁的观点,作者的还是作者引用的其他人的。

我们读到的都是学术文章片段,理性是这些文章的基本风格,逻辑一致性是任何理性人必须做到的。结合视角,我们会意识到:

任何一个观点的发出者,都不可能说自己正在表达的看法是错的。简而言之,如果作者说X这个判断是对的,它就不可能再说X是错的。换任何一个说话者,道理也是一样的。而事实是被各方接受的,自然也不可能被任何一方否定。

这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规则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来看两个例题吧。

01

Although its director ______ that the movie uses a documentary approach in portraying the famous sit-down strike, in practice its characters are heavily fictionalized and fall into familiar Hollywood types.
A. asserts
B. concedes
C. guarantees
D. disputes
E. grants
F. maintains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F

思路

这道六选二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容易看出来:
尽管director说该电影是documentary的,但其实它非常fictionalized。
我们通过读内容应该很容易判断出documentary(写实)与fictionalized(虚构)之间的对立,从而意识到该句子想表达的是director嘴上说的和事实不符。
但实际选选项的时候,很多入门的同学就会犹豫ABCDF五个选项(囧),尤其是AF(断言)这一对和BE(承认)这一对同义词的区分。他们觉得,无论是“断言”还是“承认”不就是说么?
但其实,都是“说”,但不同的“说”视角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Scientists claim that XXX”和“Scientists realize that XXX”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Scientists claim that XXX这句话写出来,我们作为读者只能判断科学家们持有XXX看法,但作者的想法是待定的。
但Scientists realize that XXX这句话一旦出现,我们就知道了XXX是一个默认事实了,虽然是Scientist所realize的,但作者也一定是接受的。
回到刚才这道题,情况是类似的。assert和maintain就是单纯的表达了一个引用观点,放在题目当中就是director自己的想法,而作者是不见得赞同的。
但是concede和grant表达的是“承认”,而当我们使用“某人承认了XXX”,我们作为说话者其实是也已经认可了XXX这个判断是真的才会这么说的。
所以,如果这道题选了BF,那么前半句就不仅仅是director的看法,也一定是被作者所认可的,那么这意味着其实前后两句出现了作者态度的自相矛盾,即作者知道事实是该电影是documentary的,但该电影却是fictionalized,nonsense!
如果熟悉逻辑词的表达,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BF。

在阅读中,当我们见到“某人承认某事”时,我们会知道这是“让步”这个逻辑的出现,而让步的人只是在做一定程度上的妥协,但不妨碍他坚持自己的主要核心观点。

回到刚才这道题目,我们不看逗号之后的东西,只看前半句,我们来预判一下,如果选了“承认”,下文正常应该怎么写。“Director虽然承认其电影是documentary的,但……“ 那我会自然预判,接下来还应该是director发表看法,他应该进行方向转变,虽然不能自相矛盾。他承认了该电影有documentary的特点,但肯定还有另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和documentary的大方向相反(但又不矛盾)。比如,作者可以这么写:Director虽然承认其电影是documentary的,但他仍然认为该电影还是吸收了其它一些元素的等等。这样写,前后逻辑是没有问题的。
但回到原文看一下,你会发现逗号之后的分句一上来就不对劲,因为逗号之后的分句已经不再是director的看法,而是作者所表达的判断了,这绝不可能是让步之后转回director观点的表达方式。

02

Although some people dismiss the debates as mere quibbles over terminology, such claims ______ the capacity of vocabulary to function as a forum for debate in which profound theoretical disagreements can be expressed.
A. disprove
B. underestimate
C. concede
D. instantiate
E. presuppose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B

思路

“虽然一些人轻蔑的认为这种争论只是无意义地纠结术语(quibbles over terminology),但这种说法______词汇其实是可以承载重要争论(profound disagreements)的平台。”
理解到这个地步,大家应该可以轻易预见到,我们需要选择的正确选项是一个动词而这个动词要连接“无意义地争论”和“重要争论”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用大家喜欢用的填空术语“同反正负”来说,这个空就是要让前后“取反”。
我非常吐槽“同反正负”这种表达,因为它太不精确了。回到这个题,很多人马上就被两个选项恶心了,那就是A的disprove和B的underestimate。两个词都可以取反,到底选哪个?有什么区别?“同反正负”这种表达之所以令人生厌,不是因为它错,而是因为它不清楚,它没有说清楚到底是什么“同”什么“反”谁“正”谁“负”,以及除了正负同反这些维度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别的重要考虑。
对于解这道题,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弄明白什么可以prove/disprove什么?

如果X和Y代表两个命题(语句),而我们使用了X proves Y,那么X需要是fact,Y需要是view。事实证实/证伪观点,不存在观点证实/证伪观点。

 

观点可以suggest观点,可以challenge观点,可以support观点,但观点不可以证实观点,因为观点本身就是真伪待定的东西。

所以这道题,其实稍微语感好点的同学(他们通常解释不清楚自己背后的直觉)会觉得选A有种怪怪的感觉。
借这个题稍微拓展一点同样重要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明白,当我们表达X disproves Y这个句子时,这里面有三个正负问题:

1) X和Y的关系是正还是负?

2) X本身是正还是负?

3) Y本身是正还是负。

类似的,把disprove换成underestimate,一样有这三个问题需要解决。我不妨再引入几个词,ignore, neglect, overestimate, challenge,这些词都可以连接XY之间的负向关系,但它们的逻辑效果是不同的。不同在哪儿?
我们从中文感觉走起。“这些专家低估了万蜀黍的成就。”假如有人说了这句话,请各位同学们感受一下,作者对专家看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者对万蜀黍看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明白了吧?显然,作者认为专家是负面的,万蜀黍是正面的。
按照这个道理,请大家分别感受disprove, underestimate, ignore, neglect, overestimate, challenge。

所有这些词都可以链接XY的对立关系,但:

X disproves Y,作者认同X反对Y;

X underestimates / ignores / neglects / overestimates Y,作者认同Y反对X;

X challenges Y,看不出作者对XY的各自看法。

所以回到刚才那个填空题,选项B不仅仅表达出了前面claim和后面capacity的对立关系,其实也夹杂了作者的态度,作者认为前面的claim是错的,而后面的capacity是真实存在的一种能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同学们之后在做填空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视角”提高一些题目的解题效率!
推荐阅读
  • 1
  • 2
  • 3